半月板損傷通過拍片可以初步判斷,但普通X光片無法直接顯示半月板結構,需結合核磁共振檢查確診
X光片主要用于觀察骨骼結構,能間接提示膝關節間隙異常或骨性關節炎等伴隨病變。當半月板損傷合并撕脫性骨折時,X光片可見游離骨片,但單純半月板撕裂、退變等軟組織病變需依賴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能清晰顯示半月板的三級信號變化:一級為點狀高信號,屬退行性改變;二級為線狀高信號未達關節面;三級高信號貫通關節面則確診為撕裂。
影像學檢查選擇建議:
急性外傷后建議優先拍攝X光片排除骨折,若持續存在關節交鎖、彈響或腫脹,需進一步行核磁共振檢查。慢性勞損患者可直接選擇核磁共振,有助于評估半月板損傷分型及關節軟骨狀態。超聲檢查對表層半月板損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準確性低于核磁共振。
非影像學診斷方法:
體格檢查中麥氏試驗陽性提示半月板后角損傷,研磨試驗陽性多與前角損傷相關。關節鏡雖是診斷金標準,但屬于有創操作,通常用于治療階段。臨床常采用Lysholm評分量表評估膝關節功能,分數低于65分需考慮手術干預。
康復期應避免深蹲、爬樓梯等負重活動,可進行直腿抬高、踝泵訓練維持肌力。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促進關節液循環,體重控制能減少膝關節負荷。飲食需增加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牛筋湯、銀耳,補充維生素C促進結締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