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了想吐可通過調整姿勢、補充水分、穴位按壓、藥物輔助、及時就醫等方式緩解,通常由酒精刺激胃黏膜、胃酸分泌過多、胃腸蠕動紊亂、酒精中毒、個體耐受差異等原因引起。
1、調整姿勢:
采取半臥位或側臥姿勢,避免平躺導致胃內容物反流。頭部墊高15-30度能減少嘔吐反射,同時松開腰帶等腹部束縛物。若在戶外可倚靠墻壁保持平衡,持續15分鐘以上讓胃腸逐漸恢復節律性收縮。
2、補充水分:
小口飲用35-40℃的淡鹽水或蜂蜜水,每次50毫升間隔10分鐘。溫水能稀釋胃內酒精濃度,鈉離子可調節電解質平衡。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刺激胃部,忌用碳酸飲料或冰水加重黏膜損傷。
3、穴位按壓:
用拇指按壓內關穴腕橫紋上三橫指與足三里穴膝蓋下四橫指,每穴持續揉按2分鐘。穴位刺激通過迷走神經傳導抑制嘔吐中樞,配合深呼吸能降低惡心感。按壓力度以輕微酸脹為宜,雙側交替進行3個循環。
4、藥物輔助:
鋁碳酸鎂片、硫糖鋁混懸液等胃黏膜保護劑可中和胃酸,多潘立酮片促進胃排空。用藥前需確認無藥物過敏史,避免與解酒藥同服。服藥后保持靜臥30分鐘,若30分鐘內嘔吐需補服半量。
5、酒精中毒:
可能與血酒精濃度超過0.15%、肝功能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意識模糊、噴射性嘔吐等癥狀。出現瞳孔散大或呼吸減慢時需立即就醫,急診可能采用血液透析或納洛酮拮抗治療。
嘔吐緩解后2小時內避免進食固體食物,可食用米湯、藕粉等流質。48小時內禁食辛辣油膩,每日慢走30分鐘促進代謝。觀察是否出現咖啡樣嘔吐物或持續腹痛,睡眠時保持右側臥位防止誤吸。酒精代謝期間補充維生素B1和谷胱甘肽,柑橘類水果和燕麥片有助于肝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