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可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預防感染,建議高危人群或抗體不足者補種。乙肝病毒感染風險與職業暴露、生活習慣、免疫功能、醫療操作、性行為等因素相關。
1、職業暴露風險:
醫務人員、急救人員等接觸血液或體液的高危職業需定期檢測抗體水平。工作中可能發生針刺傷或黏膜暴露,接種疫苗可降低職業感染風險。建議每5年復查乙肝表面抗體滴度。
2、生活習慣影響:
共用剃須刀、紋身器具或與他人發生血液接觸可能傳播病毒。經常出差或居住在高流行區的人群,接種疫苗能建立長期免疫屏障。日常注意個人用品專人專用。
3、免疫功能狀態:
慢性肝病患者、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抗體產生能力減弱。這類人群需增加疫苗接種劑量或頻次,必要時采用60μg重組疫苗加強免疫。
4、醫療操作防護:
接受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或頻繁輸血患者屬于高危人群。醫療侵入性操作可能造成病毒傳播,完成三針基礎免疫后需定期監測抗體濃度。
5、性行為傳播預防:
多性伴侶或男男性行為者感染風險顯著升高。乙肝病毒可通過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傳播,接種疫苗同時需配合使用安全套等防護措施。
日常飲食需保證充足蛋白質攝入,如魚肉蛋奶等優質蛋白有助于抗體生成;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可增強免疫功能;接種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飲酒。抗體陰性者建議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針接種,接種部位可能出現短暫紅腫或低熱,一般48小時內自行緩解。醫務人員、乙肝患者家屬等暴露風險持續存在的人群,即使曾接種疫苗也需定期復查抗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