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無直接轉化關系,兩者屬于不同性質的疾病,發病機制、組織學特征及治療方式均存在顯著差異。
1、發病機制: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間質和上皮細胞增生導致的腺體增大,與年齡增長、雄激素水平相關。前列腺癌則源于前列腺腺泡細胞惡性增殖,與遺傳突變、種族差異等因素有關。組織學檢查可明確區分兩者細胞形態差異。
2、癥狀差異:
良性增生多表現為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下尿路癥狀。前列腺癌早期常無癥狀,晚期可能出現骨痛、血尿等轉移征象。血清PSA檢測中,癌癥患者數值通常更高且呈持續上升趨勢。
3、診斷方法:
直腸指檢可初步判斷前列腺質地,增生腺體表面光滑、質地均勻,癌變腺體可能觸及硬結。MRI多參數成像和穿刺活檢是鑒別診斷的金標準,能準確區分增生組織和癌變病灶。
4、治療策略:
良性增生輕癥可采用坦索羅辛、非那雄胺等藥物,重癥需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前列腺癌根據分期選擇根治性切除術、放療或阿比特龍等靶向治療,兩者治療方案無交叉性。
5、風險因素:
良性增生患者不會因疾病本身增加癌變風險,但兩者可能共存。高齡男性建議定期進行PSA篩查和直腸指檢,尤其是有家族史者需提高警惕。
日常需保持低脂飲食,適量補充番茄紅素和維生素E;避免久坐,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完成泌尿系統體檢,合并排尿異常時需及時進行超聲和尿流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