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孕婦,分娩時機需根據血壓控制情況、胎兒發育及并發癥風險綜合評估。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在妊娠37-39周之間計劃分娩,以平衡母嬰安全。
1、血壓控制良好且無并發癥:
若血壓通過藥物和生活干預穩定在安全范圍如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且無胎盤功能減退、胎兒生長受限等并發癥,通常可等待至妊娠39周左右分娩。此階段胎兒器官發育成熟,新生兒并發癥風險較低。需每周監測血壓、尿蛋白及胎心監護,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波動。
2、出現輕度并發癥或血壓波動:
若合并輕度子癇前期如尿蛋白微量升高或血壓間歇性升高,可能需提前至妊娠37-38周分娩。此時需加強胎兒臍血流監測和生物物理評分,必要時使用降壓藥物控制病情。分娩方式優先考慮陰道分娩,但需持續監測產程中血壓變化。
3、重度高血壓或嚴重并發癥:
當血壓持續≥160/110mmHg、并發重度子癇前期或出現胎盤早剝、胎兒窘迫時,需立即終止妊娠,可能需急診剖宮產。此類情況多見于妊娠34周前,新生兒需轉入兒科監護。治療重點為快速降壓、預防子癇發作,同時評估多器官功能損傷。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日常管理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增加富含鉀的蔬菜如菠菜、香蕉。適度進行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避免久站或突然體位變化。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以改善胎盤血流,每周至少測量血壓3次并記錄。若出現頭痛、視物模糊或胎動減少,需立即就醫。產后仍需持續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部分患者可能轉為永久性高血壓需長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