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能造成休克,但屬于嚴重并發癥,多見于病情未及時控制的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患者。
1、疾病發展與休克風險: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按嚴重程度分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和子癇。輕度妊娠期高血壓通常表現為血壓升高,無器官損傷。子癇前期患者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等癥狀,此時若未干預可能進展為重度子癇前期,伴隨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異常。子癇發作時,孕婦可能出現抽搐、意識障礙,進而引發循環衰竭導致休克。胎盤早剝、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并發癥也會增加休克風險。
2、休克的病理機制:
休克發生主要與全身小動脈痙攣、有效循環血量不足有關。血管痙攣導致臟器缺血,血管內皮損傷引發毛細血管滲漏,大量血漿蛋白外滲使血液濃縮。血壓急劇升高可能誘發急性左心衰竭,而胎盤釋放的炎性因子會加重全身炎癥反應,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3、預防與監測要點:
規范產檢是預防關鍵,妊娠20周后需每周監測血壓、尿蛋白。出現雙下肢水腫加重或體重驟增時應警惕。居家每日早晚測量血壓并記錄,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需立即就醫。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保持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每日保證8小時睡眠。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可選擇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活動,每次不超過30分鐘。出現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時需立即終止活動并平臥。建議每周進行胎心監護,監測胎兒宮內狀況。若確診子癇前期,需住院接受硫酸鎂解痙治療,必要時使用拉貝洛爾或硝苯地平控制血壓。分娩時機需根據孕周和病情綜合評估,嚴重病例可能需提前終止妊娠。產后仍需繼續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約30%患者可能轉為慢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