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可通過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洋地黃類藥物等方式治療。心衰通常由心肌損傷、心臟負荷過重、心律失常、心臟結構異常、內分泌紊亂等原因引起。
1、利尿劑:呋塞米、氫氯噻嗪、螺內酯等利尿劑能減少體液潴留,緩解呼吸困難及下肢水腫。這類藥物通過促進鈉水排泄降低心臟前負荷,需注意監測電解質平衡。
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培哚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等藥物可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延緩心室重構。用藥期間需監測血壓及腎功能,常見副作用包括干咳和血管性水腫。
3、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通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預后。使用時應從極小劑量開始滴定,禁用于急性心衰或低血壓患者。
4、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螺內酯、依普利酮適用于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患者,能抑制心肌纖維化。需定期檢測血鉀水平,避免與補鉀藥物聯用。
5、洋地黃類藥物:地高辛通過增強心肌收縮力控制快速房顫合并心衰,治療窗較窄需監測中毒癥狀。老年患者應減量使用,警惕厭食、黃視等不良反應。
心衰患者需長期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2克以內,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胸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氧訓練如步行、騎自行車,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注意每日晨起稱重,3天內體重增加2公斤以上需及時就診。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感染等誘發因素,睡眠時可采用高枕臥位減輕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