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過多可能由激素失衡、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宮內節育器等因素引起。
1、激素失衡: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異常會導致子宮內膜增厚,脫落時出血量增加。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常伴隨激素紊亂。調整生活方式如規律作息、減輕壓力有助于改善,嚴重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激素類藥物調節。
2、子宮肌瘤:
子宮肌層的良性腫瘤可能壓迫宮腔或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導致經期出血量增多。肌瘤直徑超過5厘米或引起貧血時需考慮手術切除。伴隨癥狀包括經期延長、下腹墜脹感,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
3、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形成的贅生物會增加出血面積。息肉直徑大于1厘米或引起不孕時建議宮腔鏡切除。常見于長期雌激素刺激或炎癥反復發作患者,臨床表現為經間期出血或經血中有膜狀物排出。
4、凝血障礙:
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凝血功能異常疾病會導致經血難以凝固。需進行凝血四項、血小板計數等實驗室檢查確診。這類患者經期可能同時出現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等全身性出血傾向。
5、宮內節育器:
含銅宮內節育器可能刺激子宮產生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經量增加30%-50%。通常在使用后3-6個月內逐漸適應,若持續出血超過半年或引發貧血需考慮更換避孕方式。
月經量超過80毫升約浸透16片標準衛生巾或持續超過7天屬于月經過多,建議記錄月經日記幫助醫生判斷。日常可增加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預防貧血,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或發現血塊直徑大于3厘米時,應及時到婦科就診排查器質性病變。超聲檢查、激素六項和血常規是常用的診斷手段,根據病因選擇藥物調理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