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會陰側切后需注意傷口護理、疼痛管理、感染預防、排便控制和活動調整。主要措施包括保持清潔干燥、合理使用止痛藥物、觀察紅腫滲液、避免用力排便及適度活動。
1、傷口護理:
每日用溫水沖洗會陰部2-3次,沖洗后輕輕拍干。使用產婦專用衛生巾并頻繁更換,避免使用衛生棉條。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防止糞便污染傷口。側切縫合線多為可吸收線,通常無需拆線,但需觀察是否有線頭排斥反應。
2、疼痛管理:
產后24小時內可局部冰敷減輕腫脹,每次不超過20分鐘。醫生可能開具對乙酰氨基酚等安全止痛藥。坐位時使用環形坐墊分散壓力,臥位建議健側臥位。若出現持續劇烈疼痛或跳痛,需警惕血腫或感染。
3、感染預防:
體溫超過38℃或傷口出現黃綠色分泌物、異常臭味需及時就醫。正常惡露不應伴有組織碎片,若出血量突然增加需排除傷口裂開。禁止盆浴或游泳,淋浴后確保完全干燥。糖尿病產婦需加強血糖監測。
4、排便控制:
產后3天內可服用軟化大便的藥物如乳果糖。飲食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推薦火龍果、西梅等通便水果。排便時用清潔紗布輕壓傷口減少張力。出現便秘可用開塞露臨時緩解,避免長時間蹲廁。
5、活動調整:
產后6周內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和劇烈運動。可進行凱格爾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幅度需輕柔。如出現傷口裂開或持續出血應立即臥床并聯系建議穿著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
產后飲食應保證每日60-80克優質蛋白質促進組織修復,如雞蛋、魚肉、豆制品。適量補充維生素C獼猴桃、彩椒和鋅牡蠣、南瓜籽加速愈合。兩周后可用高錳酸鉀稀釋液坐浴,每日1-2次。哺乳時選擇側臥位減少會陰壓力,產后42天復查需評估傷口愈合情況。保持心情舒暢,傷口完全愈合通常需要4-6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