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發炎可通過甲硝唑、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藥物緩解,通常由牙菌斑堆積、齲齒、牙周炎、激素變化、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引起。
甲硝唑是治療厭氧菌感染的常用藥物,對牙齦炎伴發的牙周膿腫效果顯著。該藥物能抑制細菌DNA合成,減少牙齦紅腫出血癥狀。用藥期間需避免飲酒,可能出現惡心、金屬味等副作用。
廣譜抗生素阿莫西林適用于細菌性牙齦感染,尤其對鏈球菌和葡萄球菌有效。可配合克拉維酸增強抗菌效果,常見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對青霉素過敏者禁用。
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能緩解牙齦炎導致的疼痛和腫脹,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作用。胃腸潰瘍患者慎用,建議餐后服用。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200mg。
牙齦發炎可能與牙結石刺激、牙周袋形成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中重度病例需結合齦下刮治術、翻瓣術等牙周治療,配合鹽酸米諾環素局部給藥。
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變化易誘發牙齦炎,常伴牙齦增生、觸痛等癥狀。除基礎口腔清潔外,可短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癥,避免使用四環素類抗生素。
牙齦發炎期間建議增加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過硬過燙飲食;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急性期可用淡鹽水漱口;持續3天未緩解或伴隨發熱需及時就診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