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尿潴留可能由分娩損傷、麻醉影響、心理因素、膀胱肌無力、泌尿系統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熱敷按摩、藥物緩解、導尿處理、盆底肌訓練、心理疏導等方式治療。
1、分娩損傷:
自然分娩過程中胎頭壓迫膀胱或產道撕裂可能損傷支配排尿的神經。表現為排尿時疼痛、尿意頻繁但排出困難。建議產后2小時內嘗試自主排尿,用溫水沖洗會陰部刺激排尿反射。
2、麻醉影響:
硬膜外麻醉可能暫時抑制膀胱感覺神經功能,導致排尿反射消失。通常伴隨下肢麻木感,多在麻醉代謝后6-8小時恢復。可采取聽流水聲、輕按恥骨上方等方法誘導排尿。
3、心理因素:
會陰傷口疼痛或對排尿產生恐懼心理可能引發功能性尿潴留。表現為尿急但無法放松排尿。進行深呼吸訓練,采用半蹲位排尿姿勢減輕疼痛。
4、膀胱肌無力:
妊娠期膀胱長期受壓導致肌纖維收縮力下降,可能與雌激素水平驟降有關。特征為膀胱充盈但無排尿沖動。新斯的明等藥物可增強膀胱逼尿肌收縮力,配合針灸關元、氣海穴位。
5、泌尿系統感染:
導尿操作或惡露污染可能引發尿道炎,炎癥刺激導致排尿障礙。常伴發熱、尿液渾濁癥狀。頭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療期間需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ml以上。
產后6小時未排尿需及時就醫導尿,避免膀胱過度膨脹。日常可飲用冬瓜湯、玉米須茶等利尿飲品,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排尿時選擇舒適體位。保持會陰清潔,每2-3小時定時排尿訓練膀胱功能,合并發熱或血尿需尿常規檢查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