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血管炎可通過眼底檢查、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液學檢查、組織活檢等方式確診。
1、眼底檢查:直接觀察視網膜血管形態是基礎診斷手段,使用檢眼鏡可發現血管白鞘、出血灶等典型改變。對于急性期患者,可見節段性血管迂曲擴張伴周圍棉絮斑,慢性期可能出現血管閉塞導致的缺血性改變。
2、熒光素血管造影:靜脈注射熒光素鈉后動態記錄血管滲漏情況,能清晰顯示血管壁炎癥導致的染料外滲。該檢查可評估病變范圍,活動期表現為血管壁染色和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區,對鑒別缺血性病變具有重要價值。
3、OCT檢查:高分辨率斷層掃描能定量評估視網膜各層結構變化。黃斑區掃描可發現繼發性水腫增厚,神經上皮層脫離等并發癥,對于監測病情進展和評估治療效果具有獨特優勢。
4、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等炎癥指標檢測。部分患者需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梅毒血清學檢查以排除感染因素,系統性血管炎患者可能伴隨ANCA抗體陽性。
5、病理活檢:對于難治性病例或疑似惡性腫瘤者,玻璃體切割術中獲取的標本可進行組織學檢查。典型病理表現為血管壁淋巴細胞浸潤伴纖維素樣壞死,但臨床實際應用受限于操作風險。
確診需結合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結果,典型病例可見視力下降伴飛蚊癥,約60%患者存在視網膜出血。建議確診后每3個月復查OCT監測黃斑厚度,急性期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以防玻璃體出血。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色蔬菜,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