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長期存在可能損害腎功能、增加心血管風險。蛋白尿的典型癥狀包括尿液泡沫增多、下肢水腫,嚴重時可出現全身性水腫。
蛋白尿最直觀表現為尿液中出現持久不散的細小泡沫,靜置后不易消失。這種泡沫尿與正常排尿時短暫產生的氣泡不同,通常提示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過150mg/24h。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尿液顏色加深或渾濁。
蛋白質大量流失會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引發組織間隙水分潴留。早期多表現為晨起眼瞼浮腫或踝部凹陷性水腫,按壓后出現明顯坑痕。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腹水、胸腔積液等全身性水腫。
長期蛋白尿會加速腎小球硬化進程,表現為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腎小管上皮細胞持續接觸異常蛋白可能誘發間質纖維化,最終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出現貧血、皮膚瘙癢等尿毒癥前兆癥狀。
4、心血管風險:
大量蛋白丟失會引發代償性脂蛋白合成增加,造成高脂血癥。同時伴隨的鈉水潴留可能加重高血壓,兩者協同作用顯著提升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臨床數據顯示,蛋白尿患者心肌梗死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5倍。
持續性蛋白尿導致多種載體蛋白流失,可能引起維生素D缺乏、甲狀腺功能異常。轉鐵蛋白丟失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免疫球蛋白減少會增加感染風險。兒童患者可能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等遠期危害。
建議每日食鹽攝入控制在3-5g,優先選擇魚肉、雞蛋白等優質蛋白。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蛋白漏出。定期監測尿常規和腎功能指標,出現水腫加重或尿量明顯減少需及時就醫。注意觀察尿液性狀變化,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有助于減輕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