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康復訓練可通過冰敷鎮痛、被動關節活動、肌力強化訓練、功能性訓練、本體感覺恢復等方式分階段進行,需結合損傷程度調整訓練強度。
損傷后48小時內采用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每日冰敷3-4次,每次15分鐘。使用三角巾懸吊固定減少肩關節活動,避免提拉重物或突然扭轉動作。此階段以減輕炎癥反應為目標,禁止主動活動訓練。
疼痛緩解后開始鐘擺練習和被動前屈訓練,借助健側手或彈力帶輔助完成肩關節前屈、外展動作,活動范圍控制在無痛范圍內。可進行滑輪牽拉訓練,每日3組,每組10-15次,逐步增加至90度活動度。
針對岡上肌、肩胛下肌等肩袖肌群進行等長收縮訓練,如墻面俯臥撐、彈力帶內旋抗阻練習。采用小負荷多頻次原則,每組15-20次,每日完成2-3組。后期可加入啞鈴側平舉0.5-1kg強化三角肌協同能力。
模擬日常動作進行投擲、推拉等訓練,使用瑞士球完成肩胛骨穩定性練習。推薦彈力帶劃船訓練和閉鏈運動如平板支撐,增強肩胛-肱骨節律協調性。訓練中需保持核心收緊,避免代償性聳肩。
通過平衡墊站立拋接球、盲視定位觸摸等訓練改善神經肌肉控制。使用振動板進行動態穩定性訓練,每周3次,每次10分鐘。后期可加入游泳、羽毛球等低沖擊運動鞏固康復效果。
康復全程需配合蛋白質攝入每日1.2-1.5g/kg體重促進肌腱修復,優先選擇魚類、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訓練前后進行肩部動態拉伸與筋膜放松,推薦使用泡沫軸滾動斜方肌區域。睡眠時避免患側臥位,可墊高枕頭減少肩關節壓力。若訓練中出現持續疼痛或關節卡頓,需及時復查MRI評估損傷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