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半月板損傷癥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彈響或交鎖感、肌肉萎縮等。
1、關節疼痛:疼痛多位于膝關節內側或外側間隙,屈伸活動時加重,下蹲或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急性期可能出現銳痛,慢性損傷多為鈍痛,疼痛程度與損傷嚴重性相關。
2、關節腫脹:損傷后關節腔內積血或積液導致腫脹,通常在受傷后6-12小時達到高峰。腫脹可能伴隨皮膚溫度升高,反復腫脹提示存在慢性滑膜炎。
3、活動受限:膝關節屈伸活動范圍減小,嚴重時無法完全伸直或屈曲。患者常主訴"腿打軟"或"無力感",長時間行走后癥狀加劇。
4、彈響或交鎖:膝關節活動時出現彈響聲或突然卡住現象,需手動晃動才能解鎖。交鎖多由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壓關節面導致,常見于桶柄樣撕裂。
5、肌肉萎縮:股四頭肌尤其內側頭出現明顯萎縮,因疼痛導致活動減少引發廢用性萎縮。肌力下降會進一步加重關節不穩定,形成惡性循環。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后應避免深蹲、爬山等加重負荷的運動,可進行直腿抬高、靜蹲等康復訓練。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D,控制體重減輕關節壓力。急性期可采用冰敷緩解腫脹,慢性期建議佩戴護膝穩定關節。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頻繁交鎖,需考慮關節鏡下半月板修復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