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蒼術、川芎配伍使用對部分類型的頭暈可能有效。這三種藥材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健脾祛濕、活血行氣的功效,適用于氣血不足或痰濕阻滯引起的頭暈癥狀。
一、氣血不足型頭暈:
此類頭暈多表現為勞累后加重,伴有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白術健脾益氣,蒼術燥濕運脾,川芎活血行氣,三者配伍能改善脾虛導致的氣血生化不足。日常可配合食用山藥、紅棗等補益食材,避免過度勞累。若伴隨明顯乏力或貧血,需結合鐵劑或當歸補血湯等加強調理。
二、痰濕中阻型頭暈:
常見頭重如裹、胸悶惡心,舌苔白膩。蒼術燥濕化痰,白術健脾利水,川芎開郁通陽,對痰濕上蒙清竅引起的眩暈有效。建議減少肥甘厚味攝入,適當飲用陳皮茯苓茶輔助化濕。若痰濕郁久化熱出現口苦、苔黃,需加黃芩、梔子等清熱藥物。
三、注意事項:
肝陽上亢型頭暈表現為頭脹痛、面紅耳赤或陰虛風動型伴耳鳴腰酸不宜使用此方,可能加重燥熱。高血壓、腦供血不足等器質性疾病需中西醫結合治療。用藥期間觀察是否出現口干、便秘等燥熱反應,孕婦及陰虛體質慎用川芎。
建議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該方劑,通常以白術10克、蒼術6克、川芎6克為基礎加減。治療期間保持作息規律,避免突然起立或頭部劇烈轉動。可配合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式改善氣血循環,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滋腎填精之品。若頭暈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嘔吐、意識障礙需及時就醫排查腦血管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