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手術可能引發感染、神經損傷、種植體松動、鄰牙損傷及上頜竇穿孔等風險,術后常見牙齦增生、種植體周圍炎、骨吸收、美觀問題及咬合不適等后遺癥。
1、感染:
手術創口可能因細菌侵入引發局部感染,表現為紅腫、疼痛或滲出液。術前需嚴格消毒口腔,術后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慢性感染者可能需移除種植體,待炎癥控制后重新手術。
2、神經損傷:
下頜種植可能損傷下牙槽神經,導致唇部麻木或刺痛感。通過三維影像精準規劃植入位置可降低風險。多數神經損傷在3-6個月內自行恢復,嚴重者需神經營養藥物干預。
3、種植體松動:
骨結合失敗會導致種植體晃動或脫落,常見于骨質疏松患者或過早負重。二次手術需清創并植入骨粉,延長愈合期至4-6個月。吸煙者失敗率較常人高3倍。
4、鄰牙損傷:
鉆孔操作可能傷及相鄰牙根,引發牙髓炎或根尖周病變。術前錐形束CT可評估牙根間距,誤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上。損傷后需立即進行根管治療。
3、上頜竇穿孔:
上頜后牙區骨量不足時可能穿通竇腔,引發鼻竇炎或異物感。骨增量手術聯合上頜竇提升可預防穿孔,已發生者需用膠原膜封閉瘺口并延期種植。
術后維護需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種植體頸部,避免吸煙及過硬食物。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檢查種植體周圍菌斑,維生素D補充可促進骨整合。出現持續疼痛或出血應及時復查,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再考慮手術。選擇經驗豐富的種植醫師可將并發癥風險降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