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半月板損傷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支具固定、藥物治療、關節鏡手術等方式治療。兒童半月板損傷通常由運動創傷、關節發育異常、過度活動、外力撞擊、先天結構缺陷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負重活動,使用拐杖輔助行走減輕膝關節壓力。建議臥床時抬高患肢,冰敷15分鐘/次緩解腫脹,每日重復3-4次。制動時間通常需2-4周,期間可進行踝泵訓練維持下肢血液循環。
2、物理治療:
腫脹消退后開始超聲波或低頻電刺激治療,促進半月板微循環修復。康復中期加入直腿抬高、坐位屈伸膝等無負重訓練,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治療師指導下的平衡墊訓練能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3、支具固定:
選擇鉸鏈式膝關節支具限制過度屈伸,保持關節中立位。支具需佩戴6-8周,睡眠時調整為20度屈曲位減輕半月板壓力。定制支具需確保髕骨槽開口設計,避免影響骨骼發育。
4、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懸液等非甾體抗炎藥。硫酸氨基葡萄糖營養補充劑有助于軟骨修復,療程不少于3個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能改善潤滑功能,但12歲以下慎用。
5、關節鏡手術:
Ⅲ度撕裂或交鎖癥狀需行半月板縫合術,采用全內縫合技術保留更多組織。大面積損傷可能需部分切除術,術后早期CPM機輔助康復。兒童盡量選擇半月板修復而非切除,避免遠期骨關節炎風險。
恢復期建議補充牛奶、深海魚等富含鈣質和歐米伽3的食物,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更適合康復訓練。定期復查MRI評估愈合情況,避免過早重返足球、籃球等旋轉性運動。夜間使用枕頭墊高患肢,日常佩戴護膝預防二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