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生凍瘡可通過局部保暖、皮膚修復、藥物涂抹、預防感染、促進血液循環等方式治療。臉上生凍瘡通常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環不良、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下降、反復暴露等因素引起。
寒冷刺激是凍瘡主要誘因,外出時需佩戴圍巾或口罩遮蓋面部,避免冷風直接吹襲。室內保持18-22℃環境溫度,睡眠時避免面部受壓導致血流不暢。使用40℃以下溫水洗臉,忌用高溫刺激已受損皮膚。
凍瘡會導致角質層損傷,每日清潔后使用含神經酰胺的修復霜,或涂抹維生素E乳促進表皮再生。避免抓撓患處,破潰部位可外敷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加速創面愈合。
未破潰凍瘡可選用肝素鈉軟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環,每日3次薄涂。伴有瘙癢時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抗炎,合并感染需聯用莫匹羅星軟膏。用藥前需清潔并擦干患處。
凍瘡破潰后可能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現為紅腫熱痛加劇。每日用碘伏消毒后覆蓋無菌紗布,避免使用油性藥膏封閉創面。出現膿性分泌物需就醫進行細菌培養指導用藥。
凍瘡與末梢循環障礙有關,每天做面部按摩從下巴向耳前輕推,配合熱敷促進血流。口服煙酰胺片擴張血管,避免攝入含咖啡因飲品。冬季適當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改善全身循環。
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C及鋅元素,每日攝入胡蘿卜、獼猴桃、牡蠣等食物。外出前30分鐘涂抹凡士林作為防護膜,選擇防風防水材質口罩。凍瘡愈合后仍需持續防護3-4周,避免反復發作導致色素沉著或疤痕形成。既往有凍瘡病史者,秋末即可開始用冷水交替洗臉增強耐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