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飛蚊癥通常需要進行散瞳眼底檢查、眼部B超、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檢查。飛蚊癥的診斷主要依賴散瞳眼底檢查、眼部B超、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視野檢查、眼壓測量等檢查項目。
1、散瞳眼底檢查:
散瞳眼底檢查是診斷飛蚊癥的核心檢查方法。通過散瞳藥物擴大瞳孔后,醫生能更清晰地觀察玻璃體及視網膜狀況。該檢查可明確玻璃體混濁物的形態、位置及是否伴有視網膜裂孔、出血等并發癥。檢查過程無創,但散瞳后會出現4-6小時的視物模糊,需避免駕駛。
2、眼部B超:
眼部B超適用于屈光介質混濁無法行眼底檢查的情況。高頻超聲波能顯示玻璃體內漂浮物的位置、大小及與視網膜的關系,尤其對評估玻璃體后脫離程度具有重要價值。檢查時需閉眼配合探頭移動,無輻射風險,孕婦及兒童均可安全進行。
3、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能高分辨率顯示玻璃體視網膜交界面。對于微小玻璃體后脫離或早期視網膜牽拉具有獨特診斷優勢,可發現傳統檢查難以識別的細微病變。檢查過程類似眼底照相,需保持眼球固定約5分鐘。
4、視野檢查:
視野檢查用于評估飛蚊癥是否伴隨視野缺損。通過計算機化視野計檢測,可排查視網膜周邊部裂孔或脫離導致的視野異常。檢查需患者專注注視中心點并反饋所見光點,耗時約15分鐘,結果異常可能提示需緊急處理。
5、眼壓測量:
眼壓測量可排除青光眼等繼發性飛蚊癥。非接觸式眼壓計通過氣流測量,接觸式Goldmann眼壓計需表面麻醉后測量。眼壓異常升高可能提示葡萄膜炎或眼內出血,需進一步排查病因。
確診飛蚊癥后建議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減少突然轉頭動作以防玻璃體牽拉視網膜。日常可佩戴防紫外線眼鏡保護眼底,增加深綠色蔬菜攝入補充葉黃素。若出現閃光感、視野缺損或飛蚊突然增多,需立即復診排除視網膜病變。定期每年一次眼底檢查有助于監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