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磨牙通常有3個牙根,分別為近中頰根、遠中頰根和腭根,部分人群可能出現2個或4個牙根變異。
1、近中頰根:位于牙齒靠近中線的一側,形態較直且粗壯,主要承擔咀嚼壓力。牙根尖常偏向頰側,根管系統多呈現單根管或雙根管變異,臨床治療中需注意根尖分叉角度。
2、遠中頰根:與近中頰根平行分布但較短小,根尖多朝向遠中方向。約15%人群存在遠中頰根分叉異常,根管治療時需配合CBCT檢查避免遺漏分支根管。
3、腭根:為三根中最長且彎曲度最大的牙根,橫截面呈卵圓形。其根管通常為單一粗大管腔,但20%病例存在腭側副根管,可能導致根管治療后的持續感染。
4、雙根變異:約8%上頜第一磨牙呈現頰腭雙根融合現象,多見于蒙古人種。這類牙根中部常有縱溝,根管預備時需警惕器械分離風險,建議采用鎳鈦機動器械處理。
5、四根罕見形態:不足2%病例出現遠中舌側額外牙根,多伴隨復雜根管系統。術前X線片可能顯示為模糊的牙周膜影像,顯微根管治療能顯著提高這類變異牙體的保留率。
日常口腔護理應選用小頭軟毛牙刷清潔磨牙區,配合牙線清理鄰接面。每年進行專業潔牙可預防根分叉病變,咀嚼堅硬食物時注意雙側均衡用力。出現持續牙周膿腫或咬合疼痛時,需及時進行錐形束CT檢查評估牙根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