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官部位長肉疙瘩可能由尖銳濕疣、皮脂腺囊腫、假性濕疣、毛囊炎、生殖器皰疹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
1、尖銳濕疣: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疣狀贅生物增生,表現為菜花狀或乳頭狀丘疹。可能與不潔性接觸、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常伴隨瘙癢或出血。臨床采用冷凍、激光等物理治療,或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腫物,觸診有彈性感。局部衛生不良或激素變化可能誘發,繼發感染時出現紅腫疼痛。體積較小者無需處理,較大囊腫需手術切除。
3、假性濕疣:
女性小陰唇內側對稱分布的魚籽樣丘疹,屬正常黏膜變異。與慢性炎癥刺激或分泌物長期浸潤相關,通常無自覺癥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即可,無需特殊治療。
4、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發紅色丘疹,可能化膿形成膿皰。剃毛不當或衣物摩擦易誘發,伴局部灼熱感。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聚維酮碘溶液,避免擠壓病灶。
5、生殖器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2型感染導致簇集性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性傳播或母嬰傳播為主要途徑,復發期伴刺痛感。口服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抗病毒治療。
日常需選擇棉質透氣內衣,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潔外陰。性傳播疾病患者應暫停性生活并攜伴侶共同診治,皮損未愈期間禁止搔抓或自行用藥。定期觀察皮損變化,出現體積增大、顏色改變、異常出血等癥狀時需及時皮膚科就診,必要時進行HPV分型檢測或病理活檢明確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