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晚期可能由腫瘤浸潤深度增加、淋巴結轉移、遠處器官轉移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上腹持續疼痛、嘔血黑便、消瘦乏力、腹部包塊、進食梗阻等癥狀。治療需通過手術切除、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營養支持等方式綜合干預。
1、上腹疼痛:腫瘤侵犯胃壁神經或周圍組織導致持續性鈍痛,疼痛程度與進食無關且夜間加重。建議完善胃鏡及CT評估腫瘤范圍,疼痛管理可采用非甾體抗炎藥、弱阿片類藥物或神經阻滯術。
2、消化道出血:腫瘤潰爛破壞血管引發嘔血或柏油樣便,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緊急處理包括禁食、靜脈輸注質子泵抑制劑,嚴重出血需內鏡下止血或介入栓塞治療,同時監測生命體征。
3、惡病質狀態:腫瘤消耗與進食困難導致體重半年內下降超10%,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營養干預采用高蛋白流質飲食,必要時經鼻腸管給予短肽型腸內營養劑,聯合甲地孕酮改善食欲。
4、腹部包塊:體檢觸及固定質硬包塊多提示腫瘤穿透漿膜層,可能伴隨肝轉移灶。影像學確認分期后,局部進展期可考慮新輔助化療聯合全胃切除術,肝轉移灶可行射頻消融。
5、梗阻癥狀:賁門部腫瘤導致吞咽困難,幽門區病變引發嘔吐宿食。支架植入可緩解梗阻,晚期患者行胃空腸吻合術改善生活質量,同時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胃癌中晚期患者需每日分6-8次攝入蒸蛋羹、魚肉泥等高蛋白軟食,避免粗纖維及刺激性食物。體力允許時進行床邊踏步訓練,每周3次、每次10分鐘。護理重點包括記錄24小時出入量、口腔黏膜保護及疼痛評分監測,心理支持可采用正念減壓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