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7-10天可自愈,病程分為潛伏期、急性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癥狀較輕者5-7天消退,重癥需2周左右,具體恢復時間與病毒類型、免疫狀態及并發癥有關。
1、潛伏期:感染后3-7天無臨床癥狀,此時病毒在體內復制。保持手衛生、避免接觸患兒分泌物可降低傳播風險。此階段無需特殊治療,但需觀察體溫變化。
2、皰疹期:發病1-2天出現口腔皰疹和手足皮疹,伴隨38℃左右發熱。用康復新液漱口緩解口腔潰瘍,爐甘石洗劑涂抹皮膚止癢。選擇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減少進食疼痛。
3、高熱期:部分患兒3-5天體溫升至39℃以上。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退熱,物理降溫采用溫水擦浴。密切觀察是否出現肢體抖動、嘔吐等神經系統癥狀。
4、恢復期:5-7天后皰疹結痂消退,體溫恢復正常。避免抓撓皮損防止繼發感染,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逐步恢復清淡飲食,增加雞蛋羹、蔬菜泥等營養食物。
5、并發癥期:EV71型感染可能引發腦炎或肺水腫,需住院治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嚴重呼吸衰竭采用機械通氣。心肌損傷時使用磷酸肌酸鈉營養心肌。
患病期間宜選擇綠豆粥、百合銀耳羹等清熱食物,恢復期適當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所有患兒用品需煮沸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托幼機構患兒應隔離至癥狀完全消失后1周,密切接觸者觀察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