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脫位可通過手法復位、藥物治療、咬合板治療、注射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癥狀可能與關節囊松弛、外傷、關節結構異常、肌肉痙攣、關節炎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張口困難、關節彈響、疼痛、咬合不正等癥狀。
1、手法復位:急性脫位首選無創治療,醫生通過特定手法將關節頭推回關節窩。操作需專業訓練,避免暴力復位造成二次損傷。復位后需限制張口運動1-2周,輔以冰敷緩解腫脹。
2、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可緩解疼痛炎癥;肌松劑如鹽酸乙哌立松適用于肌肉痙攣者;嚴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曲馬多。藥物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需配合其他治療。
3、咬合板治療:定制頜墊可穩定關節位置,減少夜間磨牙對關節的壓迫。軟質咬合板適用于急性期后康復,硬質咬合板用于慢性關節不穩定者,需持續佩戴3-6個月調整咬合關系。
4、注射治療: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潤滑關節,改善活動度;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可緩解咀嚼肌過度收縮。需在超聲引導下精準操作,每3-6個月重復注射,適合復發性脫位患者。
5、手術治療:關節鏡手術可修復關節盤移位,清除粘連組織;開放性手術如關節結節切除術適用于嚴重骨結構異常者。手術干預需嚴格評估適應證,術后需3個月康復訓練恢復功能。
日常避免過度張口、硬食及單側咀嚼,練習閉口肌群訓練增強關節穩定性。急性期選擇流質飲食,慢性期可進行溫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若一年內復發超過3次或伴隨嚴重功能障礙,建議口腔外科專科就診評估手術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