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后建議間隔18-24個月再考慮懷孕。子宮切口需要足夠時間愈合,過早妊娠可能增加子宮破裂風險。
剖宮產術后子宮肌層愈合分為三個階段:炎癥期術后1周、增生期術后3個月和重塑期術后6-12個月。國際婦產科聯盟建議兩次分娩間隔不少于19個月,我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管理指南推薦間隔18個月以上。臨床數據顯示,間隔12個月內懷孕的子宮破裂發生率達4.8%,而間隔24個月后降至0.9%。
一、不同間隔時間的風險分級:
間隔不足12個月屬于高風險妊娠,需嚴格監測子宮下段厚度;間隔12-18個月需通過超聲評估切口愈合情況;超過18個月且切口厚度大于3毫米時,可相對安全妊娠。哺乳期懷孕需特別注意,催產素分泌可能影響子宮瘢痕穩定性。
二、孕前評估要點:
計劃二胎前應進行三維超聲檢查,重點觀察子宮前壁下段肌層連續性。瘢痕處肌層厚度小于2.5毫米或存在憩室者,需先進行宮腔鏡修復手術。有兩次以上剖宮產史或既往子宮破裂史的孕婦,建議永久避孕。
備孕階段需每日補充400微克葉酸,控制體重增長在孕前BMI標準范圍內。孕期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28周后每周進行胎心監護。選擇具備緊急剖宮產條件的醫院建檔,分娩方式需根據孕晚期超聲動態評估結果決定,瘢痕子宮陰道試產成功率約60%,需配備隨時可用的手術團隊和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