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濕疹可以控制癥狀并達到臨床治愈,但存在復發可能。該病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通過規范治療和日常護理能有效緩解瘙癢、減少皮損,部分患者可長期維持無癥狀狀態。
一、急性期癥狀與治療
急性期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伴滲出,嚴重者出現水皰。治療以抗炎止癢為主,可選用糖皮質激素軟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外用藥控制炎癥。伴隨劇烈瘙癢時,口服抗組胺藥物能緩解癥狀。此階段需避免搔抓,保持患處清潔干燥,穿著純棉透氣衣物。
二、亞急性期與慢性期管理
亞急性期皮損呈暗紅色斑塊伴脫屑,慢性期則出現皮膚增厚、苔蘚樣變。除繼續使用抗炎藥物外,可配合保濕劑修復皮膚屏障。紫外線光療對頑固性皮損有改善作用。日常生活中需規避過敏原,常見誘發因素包括塵螨、花粉、動物皮屑及特定食物。
三、預防復發與長期護理
維持治療需堅持使用無刺激保濕霜,推薦含神經酰胺、尿素等成分的醫學護膚品。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避免使用堿性清潔產品。壓力、睡眠不足可能誘發加重,建議通過正念訓練、規律作息調節免疫狀態。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時需同步治療。
飲食方面需記錄可疑致敏食物,常見如牛奶、雞蛋、海鮮等,但無需盲目忌口。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減輕炎癥。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衣物,新衣物建議洗滌后再穿。室內保持50%左右濕度,定期清洗空調濾網和床上用品。適度運動如游泳、瑜伽可增強體質,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若出現皮損突然加重或繼發感染,需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