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感染是由支原體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可能由呼吸道傳播、免疫力低下、接觸感染源、慢性疾病、環境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免疫調節、隔離防護、基礎病控制、環境消毒等方式干預。
1、病原體特性:
支原體是最小的原核微生物之一,缺乏細胞壁結構,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天然耐藥。肺炎支原體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生殖支原體則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統感染。這類微生物通過黏附宿主細胞表面導致纖毛運動停滯,引發局部炎癥反應。
2、傳播途徑:
呼吸道支原體通過飛沫傳播,在密閉空間易造成集體感染。生殖支原體通過性接觸傳播,新生兒可能經產道感染。接觸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也可能造成間接傳播,潛伏期通常為2-3周。
3、易感人群:
5-15歲兒童是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群體,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展為重癥。吸煙人群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損,性活躍期女性生殖支原體感染率較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感染后癥狀更顯著。
4、臨床表現:
肺炎支原體感染表現為頑固性干咳、低熱、咽痛,胸片可見斑片狀浸潤影。生殖支原體感染可能導致尿道炎、宮頸炎,伴有排尿灼痛、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會出現皮疹、關節炎等肺外表現。
5、診斷治療:
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和核酸擴增試驗是主要診斷手段。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是首選藥物,耐藥者可選用四環素類或多西環素。重癥患者需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感染者需要足療程用藥。
支原體感染期間需保證每日2000ml水分攝入,食用百合銀耳羹等潤肺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恢復期進行八段錦等溫和運動,臥室保持50%-60%濕度。使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患者分泌物污染物,家庭成員分餐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出現持續高熱、血痰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免疫功能缺陷者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