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沙啞可能由聲帶過度使用、咽喉炎癥、聲帶息肉、胃酸反流、喉部腫瘤等原因引起。
1、聲帶過度使用:
長時間高聲說話、唱歌或喊叫會導致聲帶黏膜充血水腫,醫學上稱為功能性發聲障礙。教師、歌手等職業人群易發,表現為發聲費力、音調改變。減少說話頻率、保持嗓音休息可緩解,嚴重時需語言訓練治療。
2、咽喉炎癥:
急性喉炎或慢性咽炎會引起聲帶充血腫脹,多伴隨咽痛、咳嗽。病毒感染是常見誘因,可能與受涼、空氣污染有關。表現為聲音嘶啞伴咽喉異物感,需霧化吸入治療,必要時使用抗生素。
3、聲帶息肉:
聲帶邊緣生長的良性增生組織,與長期用聲不當或吸煙相關。典型癥狀為持續性嘶啞、發聲易疲勞,喉鏡檢查可見半透明新生物。微小息肉可通過嗓音訓練改善,較大息肉需顯微手術切除。
4、胃酸反流:
胃食管反流疾病導致胃酸刺激喉部,稱為喉咽反流。晨起聲音沙啞明顯,伴燒心、反酸。夜間抬高床頭、避免睡前進食可改善,需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控制胃酸分泌。
5、喉部腫瘤:
聲帶白斑或喉癌早期表現為進行性聲音嘶啞,吸煙者風險較高。可能伴隨呼吸困難、吞咽疼痛,喉鏡可見聲帶表面異常增生。需活檢明確性質,早期腫瘤可通過放射治療或喉部分切除術治療。
日常建議避免吸煙飲酒,保持環境濕度40%-60%,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用聲過度者可練習腹式呼吸,咽喉不適時含服薄荷喉片。若聲音沙啞持續兩周不緩解,或伴隨咯血、呼吸困難,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排除腫瘤可能。教師等職業人群建議每年進行喉部健康檢查,發聲前做好嗓音熱身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