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乳糖不耐受可通過癥狀觀察和醫學檢測綜合判斷。典型表現為進食母乳或配方奶后出現腹瀉、腹脹、腸鳴、排氣增多,部分伴有哭鬧不安,癥狀通常在飲奶后30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
一、癥狀觀察要點:
腹瀉是最常見表現,糞便呈水樣或泡沫狀,帶有酸臭味。腹部不適可能引發寶寶拒食、頻繁蜷腿動作。需注意區分生理性腹瀉,若體重增長正常且無其他異常,可能為暫時性乳糖酶不足。持續癥狀超過兩周或伴隨體重下降需警惕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二、醫學檢測方法:
臨床常用還原糖試驗檢測糞便中糖含量,陽性結果提示未分解的乳糖經腸道排出。氫呼氣試驗通過測定呼氣中氫氣濃度判斷乳糖消化情況,需空腹進行。基因檢測適用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篩查,但嬰幼兒期較少采用。對于疑似繼發性不耐受,可能需進行腸道病原體檢測或過敏原篩查。
調整喂養方式是關鍵干預措施。母乳喂養可嘗試添加乳糖酶制劑,配方奶喂養可更換無乳糖配方。輔食添加期注意避免含乳糖食品,如奶酪、奶油等。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營養缺乏,選擇發酵乳制品可能改善耐受性。日常記錄飲食反應有助于癥狀監測,若出現脫水或生長發育遲緩需及時就醫評估。哺乳期母親暫時限制乳制品攝入可能對部分嬰兒有效,但需保證自身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