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炎可通過局部清潔護理、藥物治療、物理療法、飲食調整、手術治療等方式根除。肛周炎通常由局部衛生不良、細菌感染、痔瘡或肛裂繼發、免疫力低下、慢性炎癥刺激等原因引起。
1、清潔護理:每日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清洗肛周區域,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如廁后選擇無酒精濕巾輕柔擦拭,穿著透氣的純棉內褲減少摩擦。局部可涂抹氧化鋅軟膏形成保護層。
2、藥物治療:細菌感染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伴有瘙癢可短期應用氫化可的松軟膏,疼痛明顯者口服布洛芬。真菌性感染需聯用酮康唑乳膏。
3、物理療法:40℃溫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紅外線照射可加速炎癥消退,超聲波治療有助于硬結軟化。需在醫療機構由專業人員操作。
4、飲食調整:增加芹菜、燕麥等膳食纖維攝入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ml。適量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5、手術治療:形成肛周膿腫需行切開引流術,頑固性瘺管需進行瘺管切除術。術后需配合抗生素治療,創面每日換藥至愈合。
肛周炎患者應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時活動5分鐘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選擇慢跑、游泳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忌食火鍋、燒烤等辛辣油膩食物。術后恢復期需保持大便軟化,便后堅持坐浴至完全康復。癥狀持續加重或反復發作需及時復查肛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