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鵝口瘡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白色斑塊、進食哭鬧、拒食、低熱等癥狀,嚴重時可伴隨吞咽困難。
1、白膜覆蓋:口腔頰黏膜、舌面或上顎出現乳白色凝乳狀斑塊,用力擦拭后可見充血創面。斑塊可能逐漸融合成片,需用制霉菌素混懸液局部涂抹,哺乳前后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
2、疼痛拒食:嬰幼兒常因灼痛感抗拒進食,哺乳時突然中斷并哭鬧。可暫時改用涼流質食物如米湯,避免酸性果汁刺激,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膠。
3、低熱反應:部分患兒伴隨37.5-38℃低熱,與口腔黏膜炎癥反應有關。建議增加飲水量,體溫超過38.5℃需遵醫囑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4、煩躁不安:持續口腔不適導致睡眠中斷、頻繁哭鬧。保持環境安靜涼爽,哺乳后給予安撫奶嘴緩解不適,避免過度搖晃刺激。
5、繼發感染:免疫力低下患兒可能出現白色念珠菌擴散,表現為肛周紅斑或尿布疹。需聯合口服氟康唑治療,同時更換消毒奶具,母乳喂養者需同步治療母親乳頭真菌感染。
患兒飲食應選擇溫涼流質食物如藕粉、米糊,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刺激創面。每日用棉簽蘸取生理鹽水輕柔清潔口腔2-3次,哺乳器具需煮沸消毒。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減少因干燥加重黏膜不適。癥狀持續3天無改善或出現脫水、高熱需及時兒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