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息肉是生長在子宮頸表面的良性腫物,通常由慢性炎癥刺激、激素水平異常、局部血管充血等因素引起,多數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但需定期觀察。
長期慢性宮頸炎是常見誘因,炎癥導致宮頸黏膜過度增生形成息肉樣突起。臨床表現為接觸性出血或異常分泌物,日常需注意外陰清潔,避免頻繁婦科操作。
雌激素水平過高可能刺激宮頸內膜細胞異常增殖。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藥人群發生率較高,通常產后或停藥后息肉可能自行縮小。
宮頸部位毛細血管持續性擴張充血可形成帶蒂息肉,質地柔軟易出血。避免久坐壓迫和劇烈運動可減少局部充血風險。
息肉多與宮頸管腺體增生有關,直徑通常小于3厘米。可能出現同房后出血、月經間期點滴出血等癥狀,確診需通過婦科檢查結合陰道鏡活檢。
無癥狀小息肉可隨訪觀察,有癥狀者可行息肉摘除術或電切術。反復發作者需排除宮頸癌前病變,術后建議補充維生素C促進創面愈合。
日常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增加西藍花、獼猴桃等富含抗氧化物質食物的攝入,每年進行宮頸TCT和HPV聯合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變化。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時應及時婦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