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營養干預、心理疏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閉經可能由體重異常、過度運動、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卵巢早衰等因素引起。
體重過低或肥胖均可能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BMI低于18.5時,體脂率不足影響雌激素合成;BMI超過24可能伴隨胰島素抵抗。建議通過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避免極端節食或暴飲暴食。
長期高強度運動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常見于運動員或健身愛好者。每周運動量建議控制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配合瑜伽等舒緩訓練。出現運動性閉經需暫時降低訓練強度。
慢性壓力通過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影響月經周期。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可能導致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正念冥想、規律作息、心理咨詢有助于緩解壓力,必要時可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選用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配合炔雌醇環丙孕酮調節激素。高泌乳素血癥需使用溴隱亭或卡麥角林降低泌乳素水平。卵巢早衰需激素替代治療,常用戊酸雌二醇聯合黃體酮。
宮腔粘連需行宮腔鏡分離術,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預防再粘連。垂體大腺瘤壓迫視交叉時需經蝶竇手術切除。手術適應癥需由專科醫生評估,術后需定期復查激素水平。
日常可增加亞麻籽、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攝入,避免過度飲用濃茶咖啡。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配合盆底肌訓練,保持會陰清潔。記錄基礎體溫監測排卵情況,若閉經超過6個月或伴隨頭痛、視力改變需及時就診。長期閉經患者需定期檢測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