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可通過氫化可的松軟膏、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環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激素類藥膏:
氫化可的松軟膏屬于弱效糖皮質激素,適用于輕度紅斑或瘙癢癥狀。糠酸莫米松乳膏為中效激素,可緩解中度炎癥反應。鹵米松乳膏為強效激素,需短期用于頑固性皮損。激素類藥物需避免長期連續使用超過兩周。
2、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能選擇性抑制T細胞活化。吡美莫司乳膏作用機制相似,對2歲以上兒童安全性較高。這類藥物不引起皮膚萎縮,但使用初期可能出現灼熱感。
3、皮膚屏障修復劑:
含神經酰胺的潤膚霜可修復角質層脂質結構,建議每日涂抹3-5次。尿素軟膏能促進角質層水合作用,適用于干燥脫屑皮損。凡士林作為惰性基質,能有效減少經皮水分丟失。
4、抗感染輔助治療:
莫匹羅星軟膏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繼發感染,表現為滲出或膿皰時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對革蘭陽性菌有廣譜抗菌作用。合并真菌感染時可聯用酮康唑洗劑。
5、新型生物制劑:
度普利尤單抗注射液適用于中重度患者,通過阻斷IL-4/IL-13信號通路改善瘙癢。克立硼羅軟膏作為PDE-4抑制劑,適用于12歲以上青少年。生物制劑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日常護理建議選擇無香料潤膚產品,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避免穿著羊毛等粗糙材質衣物,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游泳、瑜伽,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癥狀持續加重或合并全身反應時需及時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