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痙攣可通過熱敷腹部、調整呼吸、服用解痙藥物、按摩穴位、調整體位等方式快速止痛。胃痙攣通常由飲食刺激、胃腸功能紊亂、胃酸分泌過多、胃腸炎、膽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熱敷腹部:
用40℃左右的熱水袋或熱毛巾敷于上腹部,持續15-20分鐘。熱力能放松痙攣的平滑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注意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燙傷,糖尿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2、調整呼吸:
采用腹式呼吸法,緩慢用鼻吸氣4秒使腹部隆起,屏息2秒后經口呼氣6秒。重復5-10次能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抑制胃腸痙攣,配合蜷縮體位效果更佳。
3、藥物緩解:
山莨菪堿、顛茄片、匹維溴銨等解痙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胃腸平滑肌。胃腸炎引發的痙攣可聯用鋁碳酸鎂、雷尼替丁等抑酸劑。用藥前需排除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等禁忌癥。
4、穴位按摩:
按壓中脘穴臍上4寸和足三里膝蓋下3寸各3分鐘,以酸脹感為度。膽源性痙攣可加按陽陵泉穴,配合順時針摩腹200次能協同解痙。
5、體位調整:
采取膝蓋向胸部的蜷曲體位減輕腹壓,避免平躺加重疼痛。進食后突發痙攣者可保持坐位前傾姿勢,用枕頭支撐腹部減少牽拉。
發作期需暫停進食,緩解后2小時內可飲用溫蜂蜜水或米湯。日常應避免暴飲暴食、辛辣及生冷食物,規律進食細軟易消化的粥、面條等食物。適度進行快走、八段錦等運動改善胃腸動力,反復發作需完善胃鏡或腹部超聲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