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可通過鞏膜扣帶術、玻璃體切割術等方式治療,通常與高度近視、眼外傷、玻璃體液化、視網膜變性、年齡增長等因素有關。
1、鞏膜扣帶術:
鞏膜扣帶術通過硅膠帶或海綿加壓鞏膜,使脫離的視網膜復位。手術需在眼球表面定位裂孔位置,術中可能聯合冷凍或激光封閉裂孔。該方式適用于周邊部視網膜裂孔,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硅膠帶移位。
2、玻璃體切割術:
玻璃體切割術通過切除液化玻璃體并注入氣體或硅油,從內部頂壓視網膜。手術需聯合眼內激光封閉裂孔,適用于巨大裂孔或黃斑區脫離。術后需保持特定體位使氣泡頂壓視網膜,硅油通常需二次手術取出。
3、高度近視因素:
高度近視患者眼球軸長增加導致視網膜變薄,可能與周邊部格子樣變性有關。通常表現為飛蚊癥突然加重伴閃光感,需定期散瞳檢查眼底。避免跳水、拳擊等劇烈運動可降低網脫風險。
4、眼外傷因素:
眼球鈍挫傷可能引發鋸齒緣離斷或玻璃體牽引,通常表現為視野缺損伴視力驟降。從事高風險職業者建議佩戴防護眼鏡,傷后需立即排查視網膜裂孔。
5、年齡相關因素:
玻璃體液化隨年齡增長加劇,可能引發玻璃體后脫離牽拉視網膜。55歲以上人群突發視野curtain樣遮擋需警惕,控制血壓血糖可延緩玻璃體變性。
術后需保持半臥位促進氣體頂壓,避免高空飛行及俯臥動作。飲食增加深色蔬菜補充葉黃素,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嚴格遵醫囑滴用抗生素眼藥水,術后1周、1月、3月需復查眼底OCT。視網膜復位后仍需每年散瞳檢查,高度近視者建議每半年篩查周邊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