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術后出血量多可通過局部壓迫止血、藥物止血、臥床休息、預防感染、及時就醫等方式治療。宮腔鏡術后出血通常由手術創傷、凝血功能障礙、子宮收縮不良、感染、血管損傷等原因引起。
1、壓迫止血:
術后陰道出血較多時可采用無菌紗布局部壓迫止血,壓迫時間需持續6-8小時。壓迫期間避免劇烈活動,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該方法適用于毛細血管滲血或小靜脈出血情況,操作時需注意無菌原則。
2、藥物干預:
出血量超過月經量時可使用氨甲環酸、酚磺乙胺、維生素K等止血藥物。氨甲環酸通過抑制纖溶酶原激活減少出血,酚磺乙胺能增強血小板功能。藥物使用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等禁忌癥,用藥期間監測出血量變化。
3、促進宮縮:
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的出血可肌肉注射縮宮素或口服米索前列醇。縮宮素直接作用于子宮平滑肌,米索前列醇通過前列腺素受體增強收縮力。用藥后需觀察腹痛程度及出血量,警惕宮縮過強風險。
4、預防感染:
術后出血可能與感染因素有關,表現為發熱、分泌物異味等癥狀。預防性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可降低感染風險。保持外陰清潔,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5、血管處理:
持續性大量出血需考慮動脈性出血可能,通過宮腔鏡電凝或介入栓塞治療。電凝術直接封閉出血點,子宮動脈栓塞可阻斷血流。這兩種方法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的活躍性出血,需在手術室或導管室完成。
術后飲食宜選擇高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等補充失血,適量飲用紅糖水促進血液循環。臥床時抬高下肢改善回流,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每日記錄出血量變化,如出現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或出血持續超過10天,需立即返院檢查。保持外陰清潔,術后1個月復查超聲評估宮腔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