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患者可適量食用蝦,需注意烹飪方式與個體耐受性。
蝦富含優質蛋白質,每100克含16-20克蛋白質,有助于胃黏膜修復。選擇清蒸、水煮等低油烹飪方式,避免油炸或辛辣調味。急性發作期每日攝入量控制在50克以內,緩解期可增至80-100克。
蝦肉含有鋅、硒等微量元素,鋅參與胃黏液合成,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建議搭配西蘭花、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促進礦物質吸收。避免與濃茶同食,防止鞣酸影響鐵質吸收。
蝦的脂肪含量僅為0.8-1.2%,遠低于紅肉。烹飪時去除蝦線及頭部,減少膽固醇攝入。可制作蝦仁豆腐羹等易消化菜品,胃酸過多者避免加入檸檬汁等酸性配料。
部分患者對蝦類蛋白質過敏,首次嘗試需觀察是否有胃痛加劇或皮疹。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時,建議將蝦肉剁碎后加入粥品,降低機械性刺激。出現腹脹應立即停食。
避免與山楂、菠蘿等高酸水果同食,防止胃酸分泌過度。優先選擇基圍蝦、對蝦等養殖品種,重金屬含量相對較低。術后患者需將蝦肉制成泥狀,與小米粥搭配食用。
胃潰瘍患者日常可進行散步、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護理期間保持餐具高溫消毒,避免生熟混用。發作期建議記錄飲食日志,監測蝦類攝入后的胃部反應,出現持續隱痛或反酸需及時復查胃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