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患者能否蘇醒取決于病因、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及時性。早期干預下部分患者可恢復意識,但晚期肝性腦病或合并多器官衰竭者預后較差。
1、可逆性肝昏迷:
由急性肝衰竭、電解質紊亂或感染誘發的肝性腦病,在糾正誘因后可能蘇醒。這類患者需立即清除血氨,通過乳果糖減少腸道氨吸收,配合支鏈氨基酸靜脈營養支持。臨床常用門冬氨酸鳥氨酸、精氨酸等降血氨藥物。同時需控制蛋白質攝入量,每日不超過40克,以植物蛋白為主。
2、終末期肝病昏迷:
肝硬化失代償期或肝癌晚期引發的肝昏迷,多伴隨黃疸、腹水等體征。此類患者可能與門靜脈高壓、肝細胞廣泛壞死有關,通常表現為撲翼樣震顫、定向力障礙。治療需人工肝支持系統或肝移植,但多數患者因肝功能不可逆損傷難以蘇醒。此時以維持生命體征為主,可嘗試使用利福昔明調節腸道菌群。
日常護理需監測患者意識狀態變化,預防壓瘡和吸入性肺炎。家屬應學習識別嗜睡、言語混亂等前期癥狀。飲食采用低蛋白、高熱量配方,避免堅硬食物。可進行被動關節活動防止肌肉萎縮,保持口腔清潔減少感染風險。終末期患者需心理支持,疼痛管理可選用曲馬多等對肝功能影響較小的鎮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