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瀉可能是腸癌的癥狀之一,但多數情況下與其他腸道疾病有關。腸癌引起的腹瀉通常伴隨體重下降、便血等癥狀,需結合腸鏡檢查確診。
腹瀉持續超過四周屬于慢性腹瀉,病因復雜。腸癌僅占慢性腹瀉病因的5%左右,更多見于炎癥性腸病、腸易激綜合征或感染性疾病。典型腸癌腹瀉表現為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糞便變細或帶有黏液血絲,夜間癥狀加重且常規止瀉藥無效。
1、腸癌相關腹瀉特征:
腸癌腹瀉多由腫瘤阻塞腸道或分泌異常導致。右半結腸癌常引起隱性出血和貧血,左半結腸癌更易導致糞便變形和里急后重。直腸癌可能產生肛門墜脹感和排便不盡感。5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不明原因貧血伴腹瀉,需優先排查消化道腫瘤。
2、其他常見腹瀉病因:
感染性腹瀉多由細菌病毒引起,通常伴有發熱腹痛;炎癥性腸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黏液膿血便;腸易激綜合征腹瀉與精神壓力相關,排便后腹痛緩解。乳糖不耐受者攝入奶制品后出現水樣瀉,甲狀腺功能亢進者腹瀉伴心悸消瘦。
建議記錄腹瀉頻率和伴隨癥狀,避免高脂辛辣飲食。適量補充電解質溶液預防脫水,食用低渣易消化食物。4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篩查。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腸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