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病毒治療、戒酒、減重、停用肝毒性藥物、免疫調節等方式干預。
1、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纖維化的主要病因,病毒持續復制導致肝細胞反復損傷。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索磷布韋能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纖維化進程。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肝臟彈性檢測。
2、酒精性肝病:長期過量飲酒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和炎癥反應,每日酒精攝入超過40克男性或20克女性顯著增加風險。戒酒是最有效的干預措施,補充維生素B族和優質蛋白有助于肝細胞修復。伴隨肝區隱痛、黃疸時需評估肝功能分級。
3、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和胰島素抵抗促使脂肪在肝內沉積,體脂率超標或腰圍過大男性≥90cm,女性≥80cm者風險較高。通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氧運動減重5%-10%可逆轉早期纖維化。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需控制血糖和血脂。
4、藥物性肝損傷:對乙酰氨基酚、抗結核藥物、部分中草藥等可能誘發肝細胞壞死。立即停用可疑藥物,使用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等護肝藥物。用藥期間出現皮膚瘙癢、陶土樣大便提示膽汁淤積,需檢測膽紅素水平。
5、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導致膽管破壞和肝內炎癥。熊去氧膽酸、布地奈德等藥物可改善生化指標,嚴重者需肝移植。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或IgG升高是重要診斷依據。
日常飲食建議選擇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魚肉、豆腐,避免腌制食品;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保證7-8小時睡眠有助于肝臟修復。出現蜘蛛痣、肝掌或腹水等體征需立即就醫評估肝硬化程度,超聲瞬時彈性成像FibroScan可無創檢測纖維化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