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女性月經周期縮短至22天可能與卵巢功能衰退、黃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異常、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病變等因素有關。
1、卵巢衰退:圍絕經期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導致卵泡期縮短,雌激素波動可能引發(fā)月經頻發(fā)。建議保持規(guī)律作息,補充大豆異黃酮等植物雌激素,避免劇烈情緒波動。
2、黃體缺陷:黃體期縮短至7-10天時孕酮分泌不足,可能伴隨經前點滴出血。適量增加堅果、深海魚類攝入,維生素B6每日100mg可能改善黃體功能。
3、甲功異常: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jié)。促甲狀腺激素TSH檢測可明確診斷,亞臨床甲減患者需監(jiān)測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
4、子宮肌瘤:肌壁間肌瘤可能導致宮腔變形,經期縮短但經量增多。超聲檢查可確診,5cm以上肌瘤可能需腹腔鏡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
5、內膜病變:子宮內膜息肉或非典型增生可能表現為周期紊亂,診刮病理檢查是金標準。宮腔鏡手術適用于息肉切除,地屈孕酮可逆轉單純型增生。
每日保證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亞麻籽攝入,控制紅肉及高GI食物。周期改變持續(xù)3個月以上需進行婦科超聲、性激素六項及腫瘤標志物CA125檢測,排除器質性疾病后可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療法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