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外翻通常無法自愈,需及時就醫干預。該癥狀多由長期腹壓增高或盆底肌松弛導致,醫學上稱為直腸脫垂,根據脫垂程度分為黏膜層脫垂和全層脫垂兩類。
一、輕度黏膜脫垂:
表現為排便時肛門有柔軟腫物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此階段可通過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肛門動作。飲食需增加膳食纖維至每日30克,推薦燕麥、火龍果等軟化糞便。避免久蹲、久坐及搬運重物,防止腹壓持續增高。
二、全層直腸脫垂:
脫出腸管長度超過5厘米且需手動回納,可能與盆底神經損傷、括約肌功能障礙有關,常伴隨肛門墜脹、黏液滲出等癥狀。需采用硬化劑注射療法或Altemeier手術等治療。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使用高錳酸鉀坐浴每日2次,持續1周預防感染。
日常需建立定時排便習慣,采用蹲姿排便減少努責。運動推薦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項目,避免深蹲、舉重等增加腹壓動作。心理上需認識該病可治愈性,術后90%患者癥狀顯著改善。若出現肛門出血、劇烈疼痛需立即復診,排除嵌頓性脫垂風險。長期便秘患者可咨詢營養師制定個性化膳食方案,必要時聯合乳果糖等滲透性緩瀉劑調節腸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