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毛癬可能由真菌感染、多汗潮濕、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播、衛生習慣差等因素引起,其危害包括皮膚瘙癢、毛囊損傷、色素沉著、繼發感染、社交心理障礙等。
1、皮膚瘙癢:
真菌在毛干表面繁殖會刺激局部神經末梢,導致持續性瘙癢。搔抓可能造成表皮破損,增加細菌感染風險。保持局部干燥并使用酮康唑洗劑可緩解癥狀。
2、毛囊損傷:
長期真菌感染可能破壞毛囊結構,導致毛發斷裂、脫落。受損毛囊易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形成毛囊炎。局部涂抹特比萘芬乳膏有助于控制真菌增殖。
3、色素沉著:
炎癥反應會刺激黑色素細胞活躍,腋下皮膚出現褐色斑塊。這種色素沉著在感染控制后仍可能持續數月。維生素E乳膏配合激光治療可改善膚色。
4、繼發感染:
破損皮膚可能合并細菌感染,表現為紅腫熱痛等典型炎癥反應。嚴重者可發展成化膿性汗腺炎。口服伊曲康唑聯合莫匹羅星軟膏可進行雙重抗感染治療。
5、心理障礙:
腋下異味和可見的病變可能引發社交焦慮,部分患者出現回避行為。認知行為療法配合抗真菌治療能改善心理狀態,必要時可考慮永久性脫毛。
日常需選擇透氣棉質衣物,每日用硫磺皂清潔腋下。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運動后及時擦干汗液,避免與他人共用剃刀等個人物品。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或出現化膿需皮膚科就診,真菌鏡檢可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