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盞憩室需要通過醫學影像學檢查確診。多數情況下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出現血尿、腰痛或反復尿路感染,需結合臨床表現與影像特征綜合判斷。
泌尿系統超聲可作為初步篩查手段,其特征表現為腎實質內邊界清晰的囊性病變,與腎盂腎盞相通。但超聲對微小憩室敏感性有限,可能遺漏直徑小于5毫米的病灶。靜脈尿路造影能動態觀察造影劑充盈過程,典型可見造影劑延遲進入憩室腔并在排尿后滯留,此現象具有診斷特異性。
CT尿路造影是當前最可靠的診斷方式,不僅能清晰顯示憩室與集合系統的解剖關系,還可三維重建觀察憩室頸部形態。典型表現為腎實質內類圓形低密度灶,延遲期可見造影劑逐漸填充,同時能排除腎囊腫、腎盂旁囊腫等鑒別診斷。磁共振尿路成像適用于造影劑過敏患者,其多序列成像能準確區分憩室內容物性質。
對于反復感染或結石形成的患者,需進行24小時尿液成分分析及代謝評估。尿液顯微鏡檢查若發現特征性的"憩室細胞"脫落的移行上皮細胞團,可輔助診斷。膀胱鏡檢查聯合逆行腎盂造影能直接觀察憩室開口,但屬于有創操作,通常用于術前評估。
預防并發癥需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草酸飲食。適度進行跳躍運動有助于憩室內小結石排出。出現持續腰痛或發熱時應及時復查尿常規,每6-12個月進行超聲隨訪監測憩室變化。合并頑固性感染或進行性腎功能損害者,可考慮輸尿管軟鏡鈥激光憩室頸切開術或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