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需就診婦科或婦科內分泌專科。該疾病屬于女性生殖系統范疇,婦科醫生可通過盆腔檢查、超聲或腹腔鏡確診,部分復雜病例需轉診至婦科內分泌或生殖醫學中心。
1、婦科門診:婦科是首診科室,醫生會詳細詢問月經史、疼痛特點,進行雙合診檢查。典型癥狀包括繼發性痛經、性交痛、不孕,約30%患者無明顯癥狀。初步篩查包括經陰道超聲、CA125檢測,敏感度約80%。
2、婦科內分泌科:適合激素治療需求者。醫生會評估卵巢功能,制定個性化激素方案。常見用藥包括地諾孕素、GnRH-a類藥物、復方口服避孕藥,需持續用藥3-6個月觀察療效。治療期間需監測骨密度、血脂變化。
3、生殖醫學科:合并不孕者建議轉診。醫生會進行生育力評估,根據rASRM分期選擇治療策略。I-II期可嘗試自然受孕或人工授精,III-IV期建議體外受精。腹腔鏡手術能提高妊娠率,但需警惕卵巢儲備損傷。
4、疼痛門診:頑固性疼痛患者需多學科協作。神經阻滯、骶前神經切除術可考慮,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效果更佳。非甾體抗炎藥是基礎用藥,曲馬多等二線藥物需謹慎使用。
5、中醫婦科:輔助治療可選擇中醫調理。針灸可緩解痛經,中藥灌腸改善盆腔環境,周期療法常用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需與西醫治療同步進行,避免延誤手術時機。
日常需保持適度運動如瑜伽、游泳,每周3次有氧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飲食建議增加ω-3脂肪酸攝入,三文魚、亞麻籽有抗炎作用,限制紅肉及反式脂肪。疼痛發作時可熱敷下腹部,溫度不超過40℃避免燙傷。術后患者應每3-6個月復查超聲,監測復發跡象。合并貧血者需補充鐵劑,建議同時攝入維生素C促進吸收。心理支持很重要,可參加患者互助小組減輕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