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長小水泡可能由接觸性皮炎、汗皰疹、真菌感染、單純皰疹或燙傷等原因引起。
1、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后引發的炎癥反應。常見誘因包括清潔劑、金屬飾品、染發劑等。水泡周圍通常伴有紅腫和瘙癢,可能伴隨灼熱感。治療需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局部可涂抹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嚴重時需口服抗組胺藥物。
2、汗皰疹:
汗皰疹屬于濕疹的特殊類型,與多汗、精神緊張或過敏體質相關。表現為手掌、指側對稱分布的密集小水泡,伴隨劇烈瘙癢。發作期需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抓撓,可使用爐甘石洗劑收斂止癢,必要時短期外用弱效激素如地奈德乳膏。
3、真菌感染:
手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常見于單側手掌。初期為邊緣清晰的小水泡,逐漸擴散成環形紅斑伴脫屑。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選用抗真菌藥膏如聯苯芐唑、特比萘芬,療程需持續2-4周以防復發。合并腳癬者需同時治療。
4、單純皰疹:
由HSV-1病毒引起,好發于口周或手指皰疹性瘭疽。表現為簇集性透明水泡,伴刺痛感,破潰后形成潰瘍。具有自限性但易復發,早期使用阿昔洛韋乳膏可縮短病程。避免擠壓水泡以防繼發感染。
5、燙傷:
輕度熱力燙傷會導致表皮層分離形成水泡,常見于接觸熱水、蒸汽或高溫物體。小水泡無需刺破,保持創面清潔即可??赏庥没前粪奏ゃy乳膏預防感染,避免使用牙膏、醬油等民間偏方。若水泡直徑超過1厘米或出現化膿需就醫。
日常護理需注意手部保濕,使用溫和無香料的清潔產品;接觸化學物品時佩戴防護手套;控制情緒壓力有助于預防汗皰疹復發。糖尿病患者出現手部水泡需警惕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的皮膚病變。水泡持續增大、泛發全身或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時,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查大皰性類天皰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