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枯黃可通過調整飲食、改善洗護習慣、減少化學損傷、補充營養素、中醫調理等方式改善。頭發枯黃通常由營養不良、頻繁燙染、紫外線傷害、氣血不足、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原因引起。
蛋白質缺乏會導致頭發角蛋白合成不足,建議每日攝入雞蛋、魚肉、豆類等優質蛋白。缺鐵性貧血可引發毛發干枯,動物肝臟、菠菜、紅肉富含血紅素鐵。維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能滋養毛囊,可通過堅果、深海魚、牛油果補充。
過度清潔會破壞頭皮油脂平衡,選擇氨基酸類洗發水每周清洗3-4次為宜。洗發水溫控制在38℃以下,吹風機保持30厘米距離并使用恒溫檔。定期使用椰子油、角鯊烷等天然油脂做發膜護理,每次停留15-20分鐘。
染燙間隔時間不少于3個月,避免同時進行漂發和燙發操作。游泳時佩戴硅膠泳帽防止池水氯損傷,戶外活動使用含UV防護的護發噴霧。減少橡皮筋扎發次數,選擇真絲枕套降低睡眠摩擦。
生物素缺乏會導致毛發脆弱,可通過復合B族維生素補充。鋅元素參與角蛋白代謝,牡蠣、南瓜籽、小麥胚芽含鋅量較高。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左甲狀腺素鈉,同時監測TSH水平。
血虛型脫發可服用當歸、何首烏、黑芝麻配伍的養發方劑。腎精不足者適合六味地黃丸加減,伴有頭皮瘙癢可加側柏葉外洗。梅花針叩刺百會穴、風池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每周2次為宜。
建議每日進行5分鐘頭皮按摩,從發際線向頭頂螺旋式按壓。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促進全身微循環,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長期未改善需排查慢性消耗性疾病,女性建議檢測性激素六項和血清鐵蛋白。選擇寬齒木梳減少靜電產生,避免在濕發狀態下梳頭造成機械性損傷。烹飪時多用黑豆、黑米、桑葚等黑色食材,傳統中醫認為以色補色有一定調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