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梗阻可通過胃腸減壓、藥物治療、腸粘連松解術、腸切除吻合術等方式治療。急性腸梗阻通常由腸粘連、腸扭轉、腸套疊、腫瘤壓迫、糞石堵塞等原因引起。
通過鼻胃管引流胃腸道內容物,減少腸腔內壓力,緩解腹脹嘔吐癥狀。適用于早期不完全性腸梗阻或術前準備,需配合禁食禁水及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使用阿托品解痙止痛、頭孢曲松抗感染、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分泌。藥物治療適用于炎癥或痙攣導致的梗阻,若24小時內癥狀無改善需考慮手術。
通過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分離粘連組織,恢復腸道通暢。適用于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術中需謹慎操作避免腸管損傷。
切除壞死腸段后行端端吻合,適用于腸扭轉、腸缺血壞死等病例。術前需評估患者全身狀況,術后需監測吻合口瘺等并發癥。
對結腸癌等占位性病變引起的梗阻,需切除腫瘤及受累腸段。根據腫瘤分期選擇根治性手術或姑息性造瘺,術后配合放化療。
急性腸梗阻患者術后需逐步恢復飲食,從流質過渡到低渣半流質,避免牛奶、豆類等產氣食物。術后早期可在床上活動肢體,2-3天后嘗試下床行走促進腸蠕動。日常需保持排便規律,出現腹痛腹脹及時就診,腸粘連患者需長期避免暴飲暴食。絞窄性腸梗阻屬于急癥,確診后需2小時內完成手術準備,延遲治療可能導致腸壞死、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后果。